这几天,中国的汽车圈非常出圈儿,讨论非常激烈,事关“0公里二手车”。
5月2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有博主放出一份商务部函件照片称商务部邀请部分车企参与有关“零公里二手车”的会议,进行研讨。
就在上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同意《新浪财经》CE0邓庆旭采访时就揭露了行业里“0公里二手车”乱象,称有的车企为了冲刺销售量,将汽车很多处置给第三方,上牌注册后即可算作销售量,但事实上还是新车,却流入了二手车交易市场。这种击穿底线的降价狂欢,正在摧毁汽车流通根基。
魏建军说:“目前有一种怪象,叫‘0公里二手车’,也就是说它上完牌照即使注册了,仿佛是卖出去了,但又回到二手车。二手车如何会是‘0公里’呢?”
他还说:“目前你可以到什么……懂车帝、瓜子、闲鱼,你都可以看去,三四千家在卖‘0公里二手车’,是很乱的。”
有媒体报道,这种车的出现,背后有多种市场与商业原因驱动:
1. 商家任务重压与“冲量”
汽车生产厂家为了达成销售营业额,会向商家强制压库,需要他们完成销售指标。商家为了完成这类“任务”,会选择:自己将新车上牌,计入销售量;之后再将车以“二手车”的形式供应,回笼资金。
2. 库存车降价营销
某些汽车长期滞销或面临换代、停产,商家会选择上牌再供应,借“二手车”名义优惠营销。
3. 试开车或展车处置
一些展厅里的展示车、试开车,虽然没如何上路,但也没办法按“新车”销售,便被归入“0公里二手车”范围。
4. 退车、买车失败致使的重新销售
有时,买家签订买车协议后因某些缘由退车,汽车可能已经完成上牌,只能作为“二手车”第三供应。
尽管有上述几种情形,但“0公里二手车”的大规模出现,更多时候是反映了车辆销售生态中的压库、冲量等畸形行业现象。
今年以来,全国每个行业都在倡导“反内卷”,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5月2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有博主放出一份商务部函件照片称商务部邀请部分车企参与有关“零公里二手车”的会议,进行研讨。
不过就在这则消息流出后不久,有媒体多方求证,得到的结果是上述商务部函件“不保真”,由于其格式不正确,正确写法抬头不会加粗,落款也存在错误,正确写法为“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而非“商务部消费促进司”。
不过,虽然这份商务部的会议函件不保真,但“零公里二手车”确实存在。报料博主称:“零公里二手车,国内汽车公司做的比较多,月末或者季度没有完成任务有问题时候批发给Supply chain金融公司/二手车经销商,然后再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主如果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美股市场,这是非常紧急的财务作假行为,”
该博主觉得,现在国内还缺少这种管理手段、对于这件事情,建议商务部联合证监会一同治理,参考美国证券机构对上市企业的管理,来处置这种财务造假行为;其实不是具体管到零公里二手车这种商品本身,是管理车企有意做这种事情,从而达到治理零公里二手车这种提前确认销售和营业额的不正当的行为。
而除去国内二手车交易市场存在零公里二手车的现象外,零公里二手车也出目前汽车平行出口模式中。
本文来源于:财通社、
金融界等
文系互联网,看法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