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手车交易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0公里二手车”引发了广泛关注。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在一次访谈中,揭露了这一行业内的隐秘角落,将“0公里二手车”这一灰色范围带入了公众视线。据魏建军透露,所谓的“0公里二手车”,事实上是指汽车在完成上牌注册后,并未真的流入消费市场,而是又回到了二手车经销商手中。
这一曝光飞速引发了舆论热议,魏建军提到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上,大约有3000至4000家企业在销售这种几乎全新的汽车。记者走访懂车帝、瓜子二手车、闲鱼等平台发现,比亚迪、埃安、奥迪等多个品牌的“0公里二手车”琳琅满目,价格常见低于官方官方报价数万元,部分车型的上牌时间甚至标注为2025年4月。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二手车经销商们通过视频展示店铺内停放的很多“0公里二手车”,从传统车企到新权势,再到豪华品牌,应有尽有。河南嘉诚汽车出租公司的负责人刘金涛表示,他们店铺内的“0公里二手车”多为库存车,由于销售不畅而降价销售,价格极具吸引力。
刘金涛举例说,一辆今年4月刚出厂的大众新宝来,包括牌照、税费和交强险,落地价格仅为7.88万元,比官方官方报价实惠了近5万元;比亚迪的一款0公里海豹05,全款落地价格为5.58万元,比新车价格低了约2万元;奇瑞的一款2025款瑞虎8PLUS,几乎全新,落地价格仅为10.58万元,较官方报价实惠了超越3万元。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这种操作实质上是商家清理库存的一种变通方法。二手车经销商以底价从商家处购买新车,然后加价数千元转卖给买家,既帮助商家解决了库存问题,自己也获得了收益,买家还能节省一两万元。然而,这种做法的隐患已经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0公里二手车”并不是新鲜事物,它一直是车企清理库存的常规方法,或是商家为了完成营业额的临时方案。不同品牌之间,只不过规模上的差异。这种变相销售已成为行业正常状态,但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牌来讲,它们面临的危机也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0公里二手车”在法理层面尚存争议,但其带来的问题已不容忽略。一方面,部分二手车经销商借助汽车置换补贴规则,通过报废车置换获得国家补贴,这种操作虽然短期内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可能扭曲了政策设计的初衷。其次,买家权益保障体系出现了漏洞。购买这种“二手车”的买家将失去首任用户的专用权益,如终身质保等核心服务。更要紧的是,因为汽车已完成初次过户,转售时的残值率将显著低于常规二手车,实质用车本钱可能不降反升。
这一现象不只揭示了汽车行业的深层次矛盾,也反映了部分经营主体在市场角逐重压下的存活困境。当“0公里二手车”成为特殊产品标签,新车以二手之名流转,数千商户游走于规范边界,这不只暴露了行业恶性角逐的冰山一角,更警示着市场秩序重建的紧迫性。怎么样规范“0公里二手车”的买卖规则,平衡各方利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http://www.drd.com.cn/xinche/202505/66281.html